“大味坊”始創于萬歷十八年(公元1590年),創始人馮首城,世代居于上海縣(今上海市郊)。當年馮首城以“膳補”為根本,用新鮮的竹子編裹雞鴨肉鹵制竹編雞(鴨),以果木做木炭原料烤出雞、鴨、魚等熟食,色香味美,有助食欲,且便于存放,既可下酒,又能佐茶,松江一帶無人不知。
萬歷二十四年(公元1596年),明代大文豪馮夢龍到松江巡訪,知府以“大味坊”美食款待馮夢龍,宴席上,馮夢龍食欲大開,甚是歡喜,得知店主也為馮氏后人,馮夢龍便要前去拜會,見坊內竹編雞(鴨)、烤雞等色澤鮮艷,藥香濃郁,又見馮首城從熬制老湯、煎藥、串竹、下料,井井有條,馮夢龍感嘆從未見過如此之工藝,百般講究,連嘆“美味在民間”,當即親筆為大味坊題詩一首,馮夢龍盛贊大味坊為“松江一絕”,回京后便明神宗奏請大味坊為貢品。從此,大味坊就源源不斷送到朝廷。明神宗食用了大味坊后,容光煥發、食欲大開,喜愛之極,一時間,皆食大味坊,風靡一時。大味坊也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,從此名震內外。
直至明朝末年,天下動亂,各地戰亂紛爭,馮氏后人舉家逃難,大味坊從此銷聲匿跡,馮氏后人下落不明。
一個偶然的機會,上德若谷飲食管理(北京)有限公司得到知情人士消息,大味坊馮氏后人現在上海崇明島定居。上德若谷將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味為己任,近年來一直遍尋民間傳統美食,憑借自身優勢資源輔助民間美食走上現代化、規模化的良性持續發展道路。再得知馮氏后人的消息后,公司主管等一眾人馬立即前往上海,傾聽400多年來馮氏家族的風風雨雨。
在上海崇明島,我們見到了大味坊第十七代傳人——馮進平。原來,明末之后,馮氏后人舉家遷至江蘇省,在清末時期,又遷回上海。在此期間,并無繼續經營大味坊,但工藝則代代相傳。之所以再次回到上海,馮進平是想重出江湖,把大味坊的招牌發揚光大。這與上德若谷的想法不謀而合,雙方一拍即合,當即確認了共同發展大味坊的相關合作事宜。
一個百年傳承的金字招牌,一份穿越時空的宮廷品味。